经过了4天的器材设施准备之后,今天我们终于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开启我们的欧亚丝路骑行之旅。
我们首先乘坐渡轮从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区来到了亚洲区,吃了几个面包之后便拉开了55公里的热身骑行的序幕:我们沿着土耳其的海岸线,看着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当地人在慵懒地晒着太阳;在到达目的地Gebze时,粉红色的壮丽晚霞还是为今天的热身骑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旅行才刚开始,寻找将不会停止。希望今后80天的旅程能够像今天一样顺利安全,2018欧亚丝路之旅,我们来啦!
After four days of equipment preparation, today we finally set off from Istanbul and start our Eurasian Silk Road ride. In this 55-kilometer warm-up ride, we watched many locals relaxed along the coastline of Turkey; when we reached our destination in Gebze, the magnificent pinkish sunset marked the perfect end for today’s warm-up ride.
Travel has just begun and the discovery will not stop. 2018 Silk Road Biking, we are ready!
经过了第一天的热身,第二天的骑行也顺利完成。从Gebze 到 Izmit车辆很多,我们的神经一直紧绷着。有幸的是下午到Sakarya前我们经过了Sapanca 湖,卖水果的老爷爷还热情地给了我们几个李子,我和德国队员 Magdalena 一起坐在湖边的草丛中,吃着樱桃和例子,畅谈人生。
最后在Sakarya和UWC校友碰头,满汉全席的晚餐真是让我们受宠若惊😁吃了晚饭之后我们也在城市里面走了走。明天要开始山地爬行了,我们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行囊减少不必要的重量,希望一切顺利。
一早我们在乡间的小道上感受到了片刻的宁静,接下来上了大路D-100, 一路上淳朴人们都洋溢着热情。一位清洁工叔叔看到我们汗流浃背,把他本来就不多的水倒给我们。尽管我们给他说不用不用,天气这么热让他自己留着喝,但他还是执着的帮助我们。哎,平凡中的伟大啊!感恩,这样的滴水之恩,我该怎么报答呢?
快进入Düzce城的时候被在路边的一个看不出来的凸起绊倒在地,所幸没有流血骨折,下次骑行一定要100%保护警惕万分小心。
吃午饭的时候,越来越有家的味道了,土豆炖牛肉还真的和家乡菜差不多。老板在我们吃完饭之后还送给了我们4瓶矿泉水
在路过Düzce城的时候还碰巧遇到了为正发党拉选票的土国总理,40辆车的车队从眼前经过还是着实非常壮观的呢。
之后到了加油站里面,一位老爷爷问我:“Çin” (中国人)?
我说:“Yes”
他接着:“Çay”(茶)?
我以为他说在中国喝不喝茶,回答到:“Yes, of courcer” (肯定)
结构没想到他大手一挥,让茶房的伙计给我们端上了两碗茶,原来他是在问我们喝不喝茶啊,哈哈😄。这么多天每天我们多至少喝一杯土耳其红茶,真不知道会不会上瘾呢。
接下来开始了全程的第一个爬坡,600m海拔向上的山路加上不轻的行囊对我着实是一个挑战,但会当凌绝顶的日落还是不虚此行!爬行后的下降也是非常爽的啦,最后我们在天黑之前,在一天结束封斋之前,来到了Bolu城。
晚上5点过,我的同伴 Magdalena 在一天的休息后提议要不还是骑骑,在查好了住宿之后,我们一同起身赶往15公里之外的“农家乐。”
晚餐是凉拌四季豆,对于我这个四川人来说还是非常好吃的。
我们清晨出发,路上车辆少了许多,在爬坡的时候还专门有一个司机停下来送给我们矿泉水,我也开始不由自主的哼起了歌。在FIR月牙湾的旋律中,我竟然为这次欧亚丝路骑行填上了几行词:
“看,丝路人民的善良
让我不会迷失方向
我驼上行囊,从欧洲起航。。。”
(这首歌的完整版大家敬请期待喔,会作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曲呢)
吃晚餐的时候,一群小妹妹看着我们好奇不已,我们也给她们讲了我们的骑行互动,在惊讶之后她们竟然送给了我们一个花团,并用谷歌翻译给我们说:“这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我们非常的爱你”
(These are our gifts to you. We have loved you very much)
顿时感觉心被融化。今天真是温暖的一天'∀')
同时也想到,或许我是她们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或者是见到的第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骑行者,希望这次见面能够在她们心中撒下好奇的种子,让她们更加探索中国文化,丝路文化,成为未来文明交往的使者。
“Today we try to leave early without much success. We leave our accomodation in the mountains in Yuva and say good bye to the owner an old men which tells us to come back soon and to be carefull on the road. We got used to the biking in the meantime and extend our way beyond the planned destination and arrive in a hostel next to the road together with the sunset. We have the chance to join the Iftar (fast breaking) meal in the only restaurant where we attract the attention as foreigners“
今天早上出发,一路下坡,前几天的努力果然得来了回报。中午1点过气温将尽40度,在一个10%坡度的爬升之后我们到一个餐厅点了炸肉Köfte,结果发现这和波黑的Ćevapi形不似神似,都是牛肉末揉成的团,一样的味道,想必在奥斯曼时期土耳其的块状Köfte传到波黑之后就逐渐演化成了条状的Ćevapi吧。
吃了饭之后,有点困便在长凳上眯了一会儿午觉。起来之后u
大厨和12岁的小服务员知道我们路途遥远艰辛,送给了我们两个巨大的金黄面包,而且不仅看着香,闻着也香,吃着更香。
结果在和他们唠嗑的过程中挂起了大风,于是我们也赶快出发,到最近的Tosya镇留宿一晚,也和团队的其他两位成员——叙利亚的Raghdan 和印度的Kesava分享了我们目前的进展,期待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加入我们团队!
今天起床稍晚,但也超额完成了任务。在加油站的爷爷看我们辛苦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午餐,带上我的墨镜之后他真是老当益壮,真酷!之后在路上也碰到了一位朋友让我们尝了几颗美滋滋的树莓。
之后阴雨阵阵,我们也躲了两次雨,但阳光总在风雨后,对不对?雨下过后,夕阳西下,洒在漫长的道路上,落日也把天空染成了粉色;清真寺里响起了宣礼声,结束了一天的封斋。最后一个本地人骑着摩托带着我们到了住宿的地方,但好像整栋楼至于只有我们两位访房客,孤独的感觉还是有一点点惊悚的。
看着窗外的路灯,希望能够明天能骑到萨姆松,重新回到海岸边,吹着海风唱着歌!
我们又回到黑海边上啦!
经过了7天730千米的骑行,我们结束了第一段的骑行,从伊斯坦布尔的热闹繁华,到安纳托利亚的崇山峻岭,再到黑海边的阵阵海风,我们安全,顺利,提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骑行挑战。
今天的骑行有风有雨有太阳,早上出发艳阳高照,经过了几个隧道(隧道是有灯照明的,比波黑的漆黑隧道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而到了下午天空中下起了大雨,在加油站等雨停的时候还有交警想和我们合影;之后我们便一路下坡,从500m下降到50m,泥溅了我们一身,但最后到了Samsun暖阳还是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晚餐的牛肉还是一如既往的美味。明天我们会在Samsun休息一天,期待更多的采访机会!
今天上午和德国同学 Magdalena 说了最后的道别,一起回顾了16天以来的点点滴滴,一路走过来,既要骑行,也要跨过语言的障碍进行采访,真心不容易,但我们还是十分安全,顺利的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丝路骑行,这会成为我们永远的记忆。
但这次说再见,相当于是给我们两年的同学生活画上了句号,从阿尔巴尼亚到土耳其,我们对骑行的热爱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减少。我们尽自己的全力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希望把我们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路还很长,未来的选择也有很多,我真心的祝福她在接下来的一年,和人生中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为之而奋斗,希望下一次和她见面的时候彼此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之后在骑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人也是感觉有点无聊呢,之前的互相关照变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Anyway,有些路,是需要一个人走的。现在我一个人骑行在黑海边上,有时道路两旁的孩子们看到我还激动地叫起来,和我打招呼。惬意的海风让我亲不自禁的唱歌,最后在日落之前赶到住宿,老板还免费请我吃了顿自助晚餐,希望接下来几天这样的好运可以持续。
一早出发,最令人惊悚的还是一个3820米的隧道,尽管隧道里面有照明,但是往来的大货车在隧道里还是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声,感觉就像一个巨型怪兽在后面逐渐逼近自己,在比较暗的隧道里还是比较令人害怕的。但是害怕并不是出路,只有继续往前蹬才是。其实当自己越自信的时候,那些恐惧也就不那么害怕了,在人生中也是这样。
正午十二点的时候到了路边的一家 pide 店坐下。pide 也被称为土耳其披萨,但不同于意大利的圆型披萨,pide 是船型的,船舱内有多种馅料,今天我点的是牛肉粒+青椒,船舱壁刷上了奶酪,吃上一口,外脆内酥,好不自在!
下午的骑行还是少不了加油站里面人们的好奇问候,这次还遇见几个少年从后面跑起来找我要签名,当“众星捧月”的感觉真好。。。
紫红的余晖把道路也染上了颜色,晚上7点半,我也在太阳的挥手下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Görele。这是一座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招待所旁的瓜果店五颜六色;城市里还是挂着很多的竞选广告;寻找了不久就来到一家Kofte 烤肉店:先上桌的开胃汤浓稠而顺滑,之后出炉的土耳其Kofte 烤肉真的充满了肉香;之后的 baklava 也用甜味为今天的145公里跋涉画上了幸福的句号。
晚上到了招待所,一群老大爷们在外面喝茶聊天,还“搓着麻将”,这让我想起了成都,喝着盖碗茶,摆着龙门阵。。不说啦,越说越想家。
从出发到现在已经骑了960公里,明天就要满1000啦,希望接下来的旅程能继续安全顺利!两天之后穆斯林世界的斋月就要结束,我也会来到一个新的国家 —— 格鲁吉亚,大家请关注我们的微博和微信喔,为你每天带来丝路上骑行的故事。
今天早上终于突破了1000公里啦!目前累计骑行距离1086km,累计爬坡高度6700m,经过了11天的骑行,我们已经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跨越山丘,即将来到土耳其-格鲁吉亚边境,过了这么多天还是挺舍不得和“浪漫”土耳其说再见的呢。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算是在土耳其这18天来的一个高潮,就是在路过的特拉布宗市(Trabzon) 碰巧遇到了为前来为竞选拉票的土耳其现任国家总统——埃尔多安。
一开始察觉是从经过一个路边的停车场开始,在那里有人分发埃尔多安的宣传旗帜,用来挂在车背后,结果这只是一个开始,从那个停车场到特拉布宗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看见了上百辆车上挂着埃尔多安的头像,有些是以土耳其红色国旗为背景,有些是以正发党 (AKP) 宣传海报做背景,整个感觉就像是信徒前去朝圣一样。
到了特拉布宗的阿塔图库(土耳其开国国父)广场上,音乐响起,所有的人都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喊:”Recep…Tayyip…Erdogan” ,”Recep…Tayyip…Erdogan”… 关于这次埃尔多安的广场讲话和对土耳其大选的访谈,大家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丝路骑记。我们会在那里为大家带来最真实的土耳其故事。
中午真的非常热,35℃的高温,骑的我满脸都是汗。最恼人的其实是当汗水流入眼睛里的时候,是逼着人分泌泪水来中和着超咸的汗水,真的是非常疼。
沿途经过了里泽 (Rize) ,埃尔多安的祖籍,现在在那里也建起了埃尔多安大学。接着往前骑,逐渐没有那么热了。为了避开一个隧道,我选择了另外一条靠海的小路,她的宁静和美丽让我意外:海水拍打着石头,有人在下面游泳,天上飞过一只海鸥,在水天相接的蓝色画布上勾勒出灵动的身影。听着背后山上泉水的潺潺,我的内心也平静了下来。
接着为了在天黑之前赶到在土耳其的最后一个城市 - Hopa,我也加快了步频,而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今天是斋月的最后一天,对于封了一个月斋的穆斯林来说,今天的日落,将标志着斋月的结束,开斋节的到来。看着太阳在远方一点点的回到大海的怀抱,在四面八方传来的清真寺念经声中,我想和这些内心虔诚的人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回到住宿的地方,身体太累,便葛优瘫在床上,看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的纪录片。明天,告别土耳其,格鲁吉亚我来啦!
终于穿行到一个新的国度,上帝的后花园 - 格鲁吉亚!
今天一早经过了整个骑行之旅的第一个边境 —— 土耳其-格鲁吉亚边境,许多边检人员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人准备骑自行车到中国去,给我敲章的速度非常快。
接着到了格鲁吉亚的第一个城市——巴统。巴统是苏联时期的度假疗养胜地,沿着黑海的海岸线上有着石头滩,我一进城遍仿佛回到了欧洲:相比于热闹的土耳其这里安静了不少,没有了此起彼伏的念经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沉寂的东正教教堂;城市里铺满了石子路,交通井然有序,也终于有司机停下来让我先过了;城市里也看得到房地厂商大兴土木,有许多拔地而起的新建筑。
在安排了住宿之后,携程攻略上旅友的游记让我对这个城市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走了不久就来到了巴统老城 —— 文青了解一下:往来的车辆不多,隔三差五的就能与教堂或广场邂逅,其中必须要提到的是在欧洲广场的“金羊毛”雕塑 (Statue of Medea),这个背后其实是格鲁吉亚的历史故事(此处摘自博客心世界):
格鲁吉亚的历史的确源远流长,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金羊毛之国,是有着空中葡萄园和葡萄酒喷泉的圣地。她拥有3,000年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她的文字也举世无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是世界上14种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弯弯扭扭的样子其实是从葡萄藤蔓的弯曲缠绕中吸取了灵感。而且格鲁吉亚也被认可为葡萄酒的发源地。据考证,现代俄语、德语、法语及英语的“葡萄酒”(Vino、Vin、Wine)一词都起源于格鲁吉亚语--Gvino。格鲁吉亚语中有300多个词表达葡萄酒、有25个词表达葡萄藤、有40多个词表达酒具。
接着在老城里行走,我被这样一个广告牌吸引到:骑自行车者9折优惠(-10% for rider),我说这好,我可专门从伊斯坦布尔骑到巴统应该满足这要求吧。我于是进入了这个叫做“自由空间” (Free Space) 的酒吧,以为这老板也是自行车爱好者,的确,她写这个牌子是为了鼓励更多人骑车来保护环境,而这个酒吧的设立其实有另外一个目的——是为残疾人创建的一个更加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在这里无障碍地工作,或者来这里和别人无障碍地交流,具体和老板的访谈也收录到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ID:丝路骑记) 的推文里面喔,欢迎大家关注。
在海滩上走,我也忍不禁在黑海里面游了一会儿,旁边基本上都是会说俄语的格鲁吉亚人或者是俄罗斯人,海滩旁边的露天广场里还实况转播着伊朗对摩洛哥的世界杯球赛。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著名的雕像,“Ali and Nino”,男女两个雕像遥遥相望,逐渐靠近,到彼此融合,最后离开对方。 这背后其实是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在同名小说和电影里,Ali 是一个来自阿塞拜疆的穆斯林贵族,而 Nino 是一个来自格鲁吉亚,信仰基督教公主,在布尔什维克占领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他们相爱了,但是由于宗教习惯的种种不同故事以悲剧结尾。他们的爱情结束,而故事却仍流传至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喔。
日落时分,我乘着缆车俯瞰这座城,看着黑海的海岸线绵延不绝,我也不禁会想起这5天在黑海海岸线骑行的点点滴滴,但也对接下来几天在外高加索山地的骑行充满好奇。
今天离开了巴统,在向内陆进发,目标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
巴统城里和城外的感觉完全不同:城里是欧洲城市的一派祥和宁静,秩序井然;而出城之后交通比较混乱,车辆很多,并且最关键的是路比较坑坑洼洼,年久失修,骑着自行车就像在做过山车的感觉,一会儿就颠一下,相比于土耳其平整、宽敞、有道肩的路,在格鲁吉亚骑行(就凭目前的经验来看)更加累和危险。
但相比于土耳其的海滨地带,这里有更多的司机鸣笛,体现出了对骑行者的好奇。这里还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
下午逐渐进入到了山地的农村,路上时不时的就可以看见牛,而且像印度一样司机都要等牛过路。
过了一会儿,看到了一辆来自土耳其的大卡车,车上的标志是:“Ipek Yol”,其中文意思是丝绸之路,心中顿时产生了一丝亲切感,我不知道他最终会驶向何方,但是我们的身上都印刻着丝绸之路的印记,此刻都在丝绸之路上驰骋。
到了傍晚时分,离天黑还有1个小时,而且离我的住宿地点也很近了,我就比较悠闲的在道上骑。粉色的天空笼罩着在 Samtredia 小镇上空,我路过正在装修的东正教教堂,庄严但又带着一份残缺的美;路上时不时有非常后现代主义工业风格的十字架,只用两根钢管焊接而成,没有其他多余的装饰;经过几个面包店,一个面包店里,一个女孩在对着手机练习舞蹈;另一个面包店里,一个女孩让另外一个女孩抬头看经过的骑自行车的我;路的两旁都有精致的建筑,生锈的栅栏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不知为何,我的内心突然非常平静,平静的就像坐在路旁的那些老人一样,看着来往的车辆,驻足的人们,可能这过去的二十天来我每天都在路上看见几近相同的事物,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在这种平凡的往复当中,我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能量,就像日落时的霞光,强烈而又绚烂,给人以灵魂的震撼:初生的生命在好奇地探索,厚重的生命在静默地观察,他们都用自己的态度领悟着这个世界,并在自己的那个角落,留下属于他们自己的印记。
到了民宿,看见一架钢琴上摆满了装裱过的照片,我便问家里有没有人会弹琴,结果回答说是没有。我想那钢琴应该是老一辈的人传下来的吧。女主人见我感兴趣便允许我弹奏。坐在椅子上,暗黄的灯光打在琴键上,C4键已经走音,我这个半吊子的门外琴汉慢慢谈起了卡农的前奏。听到琴声,男主人和他年事已高的母亲走了过来,可能这架琴已经很久没有发声了吧,琴键也不太灵活,我也谈错了几个音,但是我也就静静的弹,他们也静静的听,曲终,鼓掌,人散。
世界很大,但同时也很小;走过了再远的路,其实发现那些最感动的并不是宏大的史诗,而其实是发生在自己周围,那些渺小但却又伟大的情感和事物。
踏上这一段骑行的旅程,很长,很难,也希望收获到更多点滴的感动。
一早起床,骑行在宽敞的道路上,前一个小时这条路上基本上只通过了几辆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这个路段的骑行还是挺自由自在的。
到了两点过,太阳毫不吝啬地释放着他的能量,我也就在一路边餐厅里避暑并开始解决午餐。我问老板,除了热狗之后还没有其他肉菜,老板从冰箱里面拿出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满了一根根黑色的香肠,其实说实话我一开始还看不出来那是香肠。抱着体验的心态,老板帮我热了一根,结果别看这香肠其貌不扬,外形漆黑,结果一咬下去,脆皮下隐藏的不仅仅是肉泥,中间还有独特口味的蔬菜泥,吃了一根后我又点了一根,极力推荐!
接着在山区里面骑行,从海拔150m一直上升到867米,骑了4个小时之后肚子又饿了,于是来到路旁的一个餐馆,又点了两根香肠。。。
过了一个隧道之后,雨突然下起来了,天空中电闪雷鸣,路上也比较湿滑,于是我就近在小镇 Surami 找了一个房间冲了一个热水澡以防感冒。明天争取抵达首都第比利斯,中间也会路过斯大林的故乡——哥里 (Gori),敬请期待。
第比利斯,我到啦!
一早起床,昨天淋湿的鞋子还没有晒干,就只好在脚上系上3层塑料袋来保证脚不着凉。在中途休息的时候听到旁边一群人的标志性口音,以后上前去问果然是来玩的意大利人。中午骑到了哥里之后还点了一个披萨来怀念一下在欧洲的生活。
我兴致勃勃地来到斯大林纪念公园,却发现在本以为宏伟的公园,水池里面没有水,斯大林的纪念铜像也已经被人们拆掉,仿佛这座小镇最出名的儿子已经被今天的人们所遗弃。在博物馆里面基本上是格鲁吉亚文和俄文的介绍,但我正好碰到了正在英文讲解的一位老奶奶,我便从中途加入。讲解以最后参观斯大林的私人列车厢结束,但是我心中还留有几个问题,便和老奶奶开始了对话。在谈话中,我十分有趣地发现格鲁吉亚和波黑在90年代的国家解体之后有着比较相似的遭遇,格鲁吉亚是从苏联解体之后独立的,波斯尼亚是从南斯拉夫独立的;在独立之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有工作,有免费医疗,教育和住房,但是在国家解体之后国家失业率提升,养老金减少,政治机制不够成熟,老人普遍怀念独立之前的社会,但是年轻人普遍对曾经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到无感甚至反感;国家被这两种声音同时拉扯,仍然在转型的阶段努力寻求前进的方向。
在下午的时候,我不知怎的想起了波黑的莫斯塔尔,我上了两年学的地方,可能是由于中午吃的披萨,也有可能是在哥里和老奶奶的对话让我对波黑这个国家重新进行思考,也是因为在傍晚骑行的时候,两旁都有山谷,道路两侧都是田地,往前有日落的霞光,而且不远处就有几座房子,那是一个小镇的标志,这个和在波黑从南向北骑车进入莫斯塔尔时的情形差不多。在波黑,那意味着莫斯塔尔离我不远了,我可以把车停到宿舍,和好友打声招呼,看食堂里还有没有剩下晚餐,没有的话我可能会在熟悉的餐厅里饱腹,或者在小巷中闻香识美食;而现在,即使我到了那座小镇,回家的路还是那么漫长。
最终在天完全黑之前,我骑到了首都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天空中下起了小雨,我也就近在一个餐厅开始解决晚餐。结果发现点的羊肉汤+面包竟然和咱们中国冬至时候吃的羊肉汤差别不大,唯一的区别就是有点酸,但是都有香菜,吃了之后都挺暖和,用面包蘸着汤汁吃好不自在,这也给一天的骑行画上了温暖的句号。
接下来的三天我将会在城市里面探索,看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历经数千年有着怎样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在近代有着怎样的风云变幻。大家敬请期待我的游记更新喔。
今天在第比利斯吃了最后一顿中餐之后,我们朝着这次丝路骑行的第三个国家——阿塞拜疆进发。
在跨越边境的时候,格鲁吉亚这边用了可能不到3分钟,而阿塞拜疆这边用了至少20分钟,不仅所有的行李要过X光机,护照也被一个人层层审问,有趣的时候最后一个人拿着我的护照走出了隔间,仔细和另外一名同事在比对照片和我真人,一直在旁边指指点点,我还以为他们在怀疑我是盗用了别人的护照,结果没过多久那名边检人员就走了过来,指了指我的胡子笑了起来。原来他们是因为这个不同才怀疑了我那么久啊。
过了边境之后在道路两侧多了许许多多的动物,马,羊,鸭,牧羊犬,也有人骑着马,有些人驾着马车,简直一排田园风光,也有许多人甚至停下车来和我拍照。在这十分开阔的草原上,往来也没有几辆车,我也一个人放声唱起了《如果有来生》:
“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
等候鸟飞回来
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各自远去
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
说好了吧
”
最后在天黑之前来到了城 Ağstafa,值得考究的是我目前还没有见到一个清真寺,还没有听到宣礼塔里的唱经声,不知道这个和阿塞拜疆的世俗化有无关系。阿塞拜疆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
明天就要见到我们团队的第二位小伙伴 —— 来自叙利亚的 Ragdhan,相信我们两人之间会有有趣的对话。
N41.11 E45.45
终于见到来自叙利亚的小伙伴——Raghdan (拉个丹) 啦
今天一路骑行,随着逐渐骑行进入到国家的中心,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发现许多小轿车还是来自苏联时期上了年纪的拉达 (Lada),车顶的架子经常被人们装满了东西;沿途的许多大卡车显然也上了年纪,排出来的黑烟、蓝烟让后面的车辆很难看清楚路。在我休息的时候擦完汗的纸巾都是黑黄色的。。
骑到一半买了半个西瓜,一个大概只有十岁的男孩就像一个一个年迈的瓜农,谈价钱,切瓜的动作都十分麻利。我一口一口的吃着瓜,瓜肉浸润着喉咙,甜蜜的汁水冷却了焦躁的心灵。最后这半个瓜只花了1.5马纳特(约合6块人民币)。
即将进入城市,比较有趣的是,一排一排的路灯都没有亮起来,进入城市被路灯照亮的街道也屈指可数。阿塞拜疆可是著名的油气大国,政府理应将卖资源得到的收入改善民生,但可惜目前还没有怎么感受到政府对于改善民生的投入。
趁着暮色进入城市,终于见到来自叙利亚的同学 —— Raghdan,他本应该在上一个德国同学 Magdalena 在萨姆松结束的时候就加入这次骑行,可惜作为一个叙利亚人,他的土耳其和格鲁吉亚签证双双被拒,在申请阿塞拜疆签证的时候他还专门去到了邻国黎巴嫩的阿塞拜疆大使馆。但不管怎样,他现在终于加入我们的团队里面,期待之后和他一起的骑行和对话。
GPS:N40.69 E46.38
40.6898 46.3792
今天一早,Raghdan (我的叙利亚同伴) 下和我以下坡拉开了在阿塞拜疆一起骑行的序幕,中午我们路过一个小镇想要解决肚子问题,结果到的不是餐厅,而是礼堂。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婚车到了现场,一位老人也请我们参加这场婚宴。既能了解当地文化,也能品尝美食,走你!
于是我们便体验了一把阿塞拜疆式婚宴:现场有乐队歌手助阵,在抒情的画风中,新郎新娘入场,但这里的重点是这位歌手,十分专业,千旋万转,和其他许多中东音乐一样歌里咿咿呀呀的转音非常的多,听完之后荡气回肠。
新郎新娘入场之后,貌似是双方家长的发言,他们说的每一个字我们都,,听不懂。这期间炖羊肉,烤牛肉和烤鸡肉都依次上桌,丰盛无比。
后面的音乐就是比较中东的超重鼓点蹦迪音乐,老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走到礼堂中央。主持人看到我们两个异域面孔也邀请我们大展舞姿。我们明知舞很尬,但也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全场的阿塞拜疆人看到两个身穿绿色骑行衣的小伙子跳舞的时候,都纷纷拿出手机留恋,这一场面让我们更尬了,没跳一会儿我们就回到座位,结果来和我们拍照的人多到我们只有去外面了,于是和粉丝一一合影之后,我们也就道谢离开。
出了门,本以为会消停的太阳结果还不仅肯示弱,反而变本加厉了,温度一直爬到了42度,“这个国家果然是火之国”,我向Raghdan调侃道。 于是我们到了另一家餐馆休息,落座之后老板送上了酸奶,茶和西瓜,实在感谢🙏
休息之后,太阳,减少了大概1%,但是没办法还得骑啊,不然晚上只能睡路边了。结果骑着突然装甲车从后面开过,于是在接下来的3分钟里,我们大概领略了阿国步兵战车和陆基导弹的强大实力。没过多久到了住宿,和队员骑行的第一天完美落幕!
@微博旅游@新浪旅游
#带着微博去旅行# #不只旅行# #365个旅行故事#
GPS: N40.05 E47.42
阿塞拜疆的确是一个“火焰之国”,我们吸取了前面几天的教训,今天一早5:30在晨光熹微中起床,(从来没有这么早过😂),在酒店吃了面包蘸蜂蜜加水煮鸡蛋之后我们就开始和时间赛跑,第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飙到了25码以上。
过了一会儿,终于突破了2000公里,第一个1000公里是在土耳其的黑海海岸线旁边,经过了格鲁吉亚之后,终于在阿塞拜疆的 Dunyamalilar 附近突破了第二个1000。YES!!!这也表明我们这次活动已经顺利完成一半的骑行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到了阿塞拜疆和伊朗的边境区域(大概离边境线有10公里左右,但是我们实际进入伊朗的是在明天的另外一个口岸——阿斯塔啦Astara)。这个地方的气氛比较怪,人们不太友善,并且一个日常商店外面全都是铁栅栏,里面大大小小竟然一共有10个摄像头,搞得跟一个监狱一样,不太舒服。
回到了大路本以为接下来的路坦荡荡,结果我们遇到了整趟旅行截至目前最烂的路:路上坑坑洼洼,基本上全都是碎石头,旁边的一辆大货车驶过,掀起的尘土至少有10米,我们骑在没有减震的自行车上感觉吃的东西都要颠出来了。
在47度的高温下骑了大概1.5小时,我们发现在这条“大路”的旁边有一条小路,是之前的车辆开过的痕迹。于是我们转战另外一条路,结果这里的确没有石子和坑,但是骑在泥沙上,费力不说有时还很滑。在这条小路上骑了1个小时之后,我们看了看地图,不确定到了离我们还有5公里那个小镇后的路是否会恢复正常,同时我的小伙伴 Raghdan 背已经有点疼,对我说:“Jerry,这样骑下去的话,我不确定我明天还骑不骑的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搭车到达23公里以外今天的目的地——BIlasuvar。
我们招手,直到第三辆货车同意我们搭车。进入了货仓内部,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拉牲畜的车😂我的小伙伴过了不到五分钟,就已经躺在草堆上睡着,睡得真香。这是他的第二天骑行,能够这样骑也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我希望他保重身体,坚持到底,在德黑兰庆祝胜利!
BIlasuvar的GPS: N39.46 E48.5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我们到了!
我们延续了昨天的早起,开始向阿塞拜疆—伊朗阿斯塔啦 Astara 口岸进发。路上守超市的和守路边摊的很多都是10岁左右的小朋友,想到今天是工作日他们的父母都应该上班去了,这些小朋友到了暑假就开始帮大人做事,真是懂事。
路上除了能看到这些小孩之外,在每个城市里的每块大广告牌上基本上都能够看到现任总统伊尔哈姆·阿利耶夫 (Ilham Aliyev) 的父亲——盖达尔·阿利耶夫的画像,每个小镇里的公园里,也或多或少的有他的雕像。在这个民主体制的国家里,父亲当政十年,儿子继位之后至今已当了15年,还任命他的夫人为第一副总统,政府的透明度不得不令人怀疑。
在一个加油站里,坐在我们后面的一桌人在听到了我和小伙伴 Raghdan 提到数字 “six” 之后,以为我们在讨论 “sex” 对我们哈哈大笑,我们就权且认为只是因为他们英文不好吧…….
在中午吃完午饭之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小伙伴想睡午觉,从旁边的桌子拿了1把椅子过来,3把椅子拼在一起开始打盹。结果旁边的一位老年保安,觉得这样不合适,就大斥一声把小伙伴叫醒,小伙伴看着老头的脸,想要解释道他很累想躺着休息一下,但老头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就是不允许,摇着把第三把椅子抽走。但是小伙伴好像也不想理睬这个老头,调整了两把椅子之间的距离继续打盹。我们知道这可能会影响村容,但是在这骄阳似火的阿塞拜疆,我们的身体真的被掏空了,听不了我们大脑的使唤。。。
3点过小伙伴醒了之后我们就直接向最后的20公里发起冲击。到了口岸城市阿斯塔啦 Astara,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海水——里海,有许多人在海里游泳嬉戏。我们抓紧时间,阿塞拜疆口岸还算简单,边检没怎么细查就放我们走人,但没想到,我们在伊朗口岸至少呆了1个半小时,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伊朗的边检系统出了问题!
两国边境是一座桥,一半插满阿塞拜疆国旗,另一半伊朗,桥上就已经有许多戴着面纱的妇女。大厅外有波斯文,阿塞拜疆文和俄文三语的“欢迎来到伊朗”,旁边就是伊朗两届宗教领袖(也是实权掌握者)—— 霍梅尼和哈梅内伊的画像。
边检大厅是咱们中国上世纪8,90年代的建筑风格,幸好有新翻修的中央空调。大厅里基本上每面墙上都有一张照片图示(因为不允许拍照就不能发给大家看),意思是女士必须要配戴头巾,我的叙利亚小伙伴帮我大概地翻译下面的标语:“My head scarf is my pride” —— 我的头巾是我的骄傲。这对我们这些来自世俗国家的旅客来说一开始的确很难理解,尤其在这个国家在40年前的伊斯兰革命之前可是中东最现代开放的国家,结果现在有了180度的大转弯,我真想知道现在的伊朗人民对那场革命以及他们今天的生活怎么看。
顺便提一下,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用的是同样的字母,我都看不懂,并且60%的波斯语词汇来自于阿拉伯语,叙利亚小伙伴这次可帮了我大忙。
再过了护照检查改了入境章之后,一位工作人员又刷了一下我们的护照,仔细查看了里面的每一页,打了电话之后另一位工作人员把我们领到了边检机关的处长办公室,首先开始对我的叙利亚小伙伴进行了半个小时的盘问,之后也问了我许多问题,接着让我们出去等结果。结果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消息,问了之后才发现,伊朗的入境系统出了问题,外面还没背盖章的人已经在门外排起了长队。看到整体比较老旧的设施系统,已经被美国制裁快40年的经济,出现这样的状况也还是可以理解其原因的。
这位处长看到我们的身心疲惫也非常饥饿便拿出面饼和枣,让我们稍微填一下肚子。这也让我们在不知终点的等待中得到了一丝的安慰。
这时已经有人找我换钱了,因为前几个月特朗普宣布推出伊核协定🇮🇷🇺🇸🇨🇳🇫🇷🇩🇪🇷🇺🇬🇧,重新恢复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导致市场对伊朗货币里亚尔失去信心,纷纷抛售里亚尔来换取外汇,导致伊朗里亚尔汇率一跌再跌,现在的官方外汇是1美元=40000里亚尔,但是民间的换汇已经到了1美元=80000里亚尔。
伊朗政府正在采取一切手段维持汇率,包括限制很大部分的进口来保留外汇,在汇率急剧下跌和进口限制的双重打击下,前几天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大巴扎市场已经开始了数万人参与的示威游行,但与去年年末的反政府示威相比,这次的示威坚决表示并不是反对政府,而是希望政府能够搞好经济,希望局势不要恶化。
但这个对于旅客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当初我们进入土耳其的时候,土耳其里拉的汇率也“被来自西方的神秘力量”操纵,和年初相比大跌20%。可惜这些政治家的手段下受苦的总是底层的人民,包括剧跌的汇率,包括经济的制裁。
大约又过了半个小时,系统恢复正常,我们也重新呼吸到室外的新鲜空气。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餐厅填肚子。吃完饭后女老板竟然说我们可以住在她家,还可以洗澡,伊朗人的热情好客从我们进入到这个古老国家的第一天就开始,我们感到惊喜不已。但是怕我们明天早上的出发会对她的休息带来影响,我们还是决定住附近的旅馆。
距离首都德黑兰500公里,相信我们会在这个古老并热情的国家,发现更多的精彩。
Astara的GPS: N38.44 E48.87
早上一起床,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昨晚换的一叠钱(大概1百美金换到了800,000里亚尔),感觉这么一打钱怎么拿着也不安全。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比较复杂,你不知道他们省掉了3个零,还是1个零,每次都需要多次确认才能确定自己不被坑。
下楼梯的时候遇见的本地人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结果竟然是他们和上一位骑行这条线路,从成都骑到葡萄牙里斯本的青岛人苟焕强!他不仅让我参考了他的线路,也间接的鼓励了我,让我知道这个骑行项目有完成的可能性,但没想到我和他在这伊朗的边境住了同一家旅馆,还和同一个人拍了照,真是有缘!
开始在伊朗的道路上骑行,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像土耳其一样的,有道肩的路。在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路上时常坑洼不平,还没有道肩,和汽车亲密接触大了不止一匹。。
伊朗至今为止,出现最多的有三件东西:
1 伊朗国旗,进城和出城时,都以一个超高,超大,超长的伊朗国旗坐镇;在过桥的时候,每隔5米也插着国旗,迎风飘扬,甚是壮观;
2 宗教领袖,霍梅尼和哈梅内伊的画像,扑克脸;
3 两伊战争牺牲士兵的遗像,左上角也有宗教领袖的画像。
这也仿佛可以看见伊朗这个国家建构的基石:通过崇拜宗教领袖,加强集体记忆,巩固民族主义来凝聚伊朗人民。
中午我们到了一家餐厅,特别的是吃饭没有桌子,而是坐在一个搭建的草房里的地毯上吃的。点的烤鸡内部填有当地的酸菜,烤了之后的肉嫩滑而入味,皮不仅脆还香,我们就把鸡肉撒上黑胡椒,加上旁边的泡菜或西红柿,用面饼卷后下肚,这滋味简直不摆了(四川话)
饭后小眯了一会儿之后继续骑行,路过一家叫:“Talesh Fried Chicken“的快餐店,想到他的爸爸——KFC 在伊朗只活了一天之后就被取缔,于是各种XFC便在伊朗到处生根。
到了一个小镇之后我们想寻找住宿,结果老板以“我们穿着短裤,但招待所里有女人”的原因把我们拒绝,于是我们只好找了另外一个伊朗本地人,他说我们可以住他家。就这样今天的骑行结束,伊朗的复杂和神秘,等着我们进一步揭晓。
GPS: N37.54 E49.16
在路上的一个小卖部解决了早餐;早上10点,太阳已经毫不吝啬的散射着自己的热量;中途路过一个加油站休息的时候,开心果味的冰淇淋还是给我降温不少。
其中在一个树荫下聊天的时候,Raghdan 给我说到他可能需要尽快的回叙利亚了,因为前几天美国最高法院正式通过批准特朗普的旅行禁令,叙利亚公民的签证申请一律不能通过,这样 Raghadn 的美国大学再也没法去了。现在他只能尽快的申请新的大学,如果在明年3月份还没有找到的话,他就只能在叙利亚服兵役。
听完他的解释,我心中除了理解之外,更多的是伤心。因为国家间政治的博弈受害的永远是人民,就像美国对伊朗经济的制裁,也包括这次对千千万万穆斯林国家平民的影响。我拍了拍 Raghdan 的肩,告诉他如果有什么我能帮的上忙的我一定会尽全力。
中午吃饭的时候,仍然是 kebab 烤牛肉,这逐渐让我怀疑伊朗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美食。吃完饭后看着窗外的烈日,我和我的叙利亚小伙伴 Raghdan 躺在餐厅的毯子上,畅聊我们在世界联合学院 (UWC United World College)不同分校间的经历。虽然他在印度,我在波黑,但我们都有和不同国家的同学之间文化和思想的碰撞💥。
继续向前骑,我们即将翻过山脉,从里海沿岸正式跨越到传统意义上的伊朗高原了。在骑行的时候,我们能够依稀地看到前方山脉的顶峰还有些雪的痕迹。其实伊朗的北部里海沿岸冬天里是一个不亚于阿尔卑斯的滑雪胜地。这可能也颠覆了我们对伊朗,甚至是中东的传统印象,但一个国家和地区也本来就不应该被寥寥几个词语所概括。中东不仅仅是穆斯林国家,黎巴嫩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以色列是一个犹太教国家;中东不仅仅只有专制独裁政体,也有土耳其的议会共和和伊朗的伊斯兰共和(虽然这两者的共和政体现在逐渐在被挑战),以及阿拉伯之春后建立的民主政体(其有效性仍被外界质疑);中东不仅仅只有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也有突厥人,波斯人,库尔德人等。
晚上天色渐黑,我们也来到了今天的终点站 - Rudbar。这座小镇被誉为伊朗的橄榄小镇,小镇里的一条主路旁全都是琳琅满目的橄榄店家。我们在吃晚饭的时候,老板给我们说他们这里还把橄榄树的树叶磨成粉,洒在橄榄上一起吃;我们住的酒店也叫做橄榄酒店。当时看到酒店的时候我们非常激动,因为终于可以好好的洗澡了。
结果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在浴室里,Raghdan 刚打开水龙头就停水了。我听到了来自浴室里的惨叫,便问服务员停水是什么原因、多久可以恢复供水,结果服务员说他也不知道。面对着未知的等待,我只好去超市里买了几瓶矿泉水递给小伙伴。
仔细想着停水的原因,应该不是因为水资源不足,因为小镇旁边就是一条河;那就应该是管线设备的问题了,想到伊朗这么多年遭受制裁,可能会有一些关键零件迟迟卖不到配件,前不久还听说伊朗的一些老旧的波音飞机因为找不到配件而停飞了很长一段时间。
进入梦乡前,我幻想着明天进入伊朗高原后的一马平川,因为那才是波斯文明诞生和崛起的故乡。
GPS:36.82 49.43
298m > 1585m 单日爬升 1287m
今天注定是不简单的一天,我们需要从低矮的里海谷地爬升到伊朗高原,净升1300米。
幸好有些山谷里面有隧道,里面也有照明,里面的货车速度也不快,但有一点,伊朗的车普遍比较老旧,排出的黑烟有时实在够呛。
3个隧道完之后继续爬升,中途在一个加油站停留的时候发现一个员工和我在波黑的伊朗同学长得挺像,总结一下伊朗男性的普遍面部特征是,黑发,浓眉,高鼻梁,鹰鼻。但是听说伊朗的审美里更喜欢小鼻子,所以接下来在城市里面游览的时候还有机会见到刚做完整鼻手术,脸上还有棉布的伊朗年轻人。
中午12点过后,我们距离午饭小镇 Molla Ali 还有大概5公里,小伙伴有点来不起了,在一棵树阴下躺着休息,旁边的一个司机见状主动分给了我们一瓣西瓜,还邀请我们明天到他的城市 - 首都德黑兰外40公里的卡拉季 Karaj 吃饭和留宿。因为我们明天想尽全力抵达首都,就只留了他的电话,感谢他的胜情邀约。
午饭,没有猜错,又是 kebab——烤牛肉和烤鸡肉。吃了中午饭之后,和前几天一样,我们又躺在了餐厅里的毯子上,在炎炎夏日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下午我们继续攀升,到了海拔1400米之后,我去买了些零食为同伴和我补充体力,为最后的200米冲刺加油。追上同伴之后,我们坐在路墩上,就像是检阅大卡车一样,过往的卡车给我们打招呼。我们看着已经骑过的蜿蜒山路,相视一笑;看着远处辽阔的大地,心中感觉无比自由。
晚上天色渐暗,因天黑的危险我决定在最近的 Dohahe 小镇停下来过夜。也正好碰到一个加兹温Qazvin本地人,给我们介绍说他也是一个自行车爱好者,家里还有一辆捷安特。我们也请他帮我们一个忙,问问这个小镇有没有住宿的地方。结果在第一个问的餐厅里面,老板就面带微笑,说我们可以睡在餐厅里的祈祷室里。后来我才知道清真寺也会时常给过往的旅人提供食物和住宿。我们对这位老板的offer十分感谢,随后在餐厅里解决了晚餐。
吃完晚饭之后,Raghdan 回到祈祷室到头就睡,我也在叶海林老师的“中东风云录”中进入了梦乡。明天,目标德黑兰!
GPS:36.35 49.70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德黑兰我们到了!
单日最高里程——183公里达成!
2018丝路骑行的第一段旅程——🇹🇷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伊朗德黑兰,2680公里,挑战成功!
一早(10点钟。。。)我们给昨晚让我们免费留宿的餐厅老板道谢,他想和我们拍照留恋,还送给我们水和橙汁,祝我们一路顺风,我也祝好人一生平安。
在到达最近的城市加兹温Qazvin了之后,我们就正式来到伊朗高原,一路向东,目标德黑兰!
一马平川的笔直公路上空漂浮着许多烟尘——德黑兰区域附近是伊朗全境人口最稠密,也是工业最密集的地方。可能和之前在隧道里的大卡车一样,伊朗的工业技术落后,环保也不受重视,导致了这肉眼可见的空气污染。
为争取在天黑之前到达德黑兰,小伙伴和我以零食作午餐来获得更多时间。骑到离首都还有差不多50公里的时候,小伙伴速度开始减慢,在吃了点东西补充体力、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我也把他的行囊驮在我的行李架上,向最后的50公里冲刺。
最后在太阳落下去之前,我们来到首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之塔。我们在一起的努力没有白费, 提前一天完成计划抵达德黑兰。
这为我们2018欧亚丝路骑行画上一个分号,标志着第一段骑行的圆满结束。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到伊朗德黑兰,我们经历了34天,4个国家,2680公里。
地理上看:从地中海,到黑海,再到里海;
历史上看:从奥斯曼帝国,到沙皇俄国,再到波斯帝国;
文化上看:从伊斯兰文明,到东正教文明,再回到伊斯兰文明……
从亚欧大陆的分界线,到外高加索的明珠,再到伊朗近代历史的命脉,我们把足迹留在丝绸之路,把回忆传递在你我心中。我也逐渐把一路上的见闻借“月牙湾”的旋律写成一首歌,其中副歌部分是:
“
看,丝路人民的善良,让我找到骑行方向
我驼上行囊,从欧洲起航
土耳其的茶,伊朗藏红花
那一弯新月,静悄悄挂海上
我时刻眺望远方
这丝绸之路,两千年流长
东西文化,在这里交响
让不同国家的人把故事讲
这就是 我的梦想
”
行程第二段,从🇮🇷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始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因为沙漠和高温等太多不可控的危险,我将一人坐火车抵达🇺🇿塔什干。一路上也会经过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城市:🇮🇷伊朗的德黑兰、设拉子、伊斯法罕、马什哈德;🇹🇲土库曼斯坦的玛丽;🇺🇿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撒马尔罕、塔什干。我们的游记更新也不会中断。
在这段火车旅行之后,我将会和我的🇮🇳印度同学 Kesava 在塔什干汇合,开始我们2018欧亚丝路骑行的第二段:🇺🇿塔什干——🇨🇳霍尔果斯,途中会经过🇰🇿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旅行已经经过了一半,但是我们的激情却没有减少半分。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让您继续足不出户,座游丝路!
GPS:35.70 51.34
大家好久不见,我们在之前的34天的时间里,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经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骑行到伊朗首都德黑兰,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会经🇰🇿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骑行抵达🇨🇳中国的霍尔果斯边境,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早6:00,我们收拾好行囊,开始我们2018丝路骑行的第二段: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经🇰🇿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骑行抵达🇨🇳中国的霍尔果斯边境,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首都塔什干骑行20km左右就到达边境,过乌兹别克斯坦关的时候非常的快,想必和新上任的总统有关:他的许多开放政策,比如7月初刚对我们中国公民开放的电子签证政策,以及去各国外交招商引资的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的注意力。这个和哈萨克斯坦浓重的官僚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准备申请哈国旅行签证的时候需要十分复杂且昂贵的邀请函;过哈萨克斯坦关的时候非常缓慢,需要专门填写入境表格,要经过不同官员对护照的层层盘查,停留5天以上还需要去当地警察局办理登记 (这个听说最近取消了,但签证政策还是一样的复杂)。
过境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哈国人对我同伴——来自印度的 Kesava 的肤色感兴趣,争相和他拍照。不知道他的心中有何感想。。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中亚最高,虽然人口不多,但凭借其丰厚的油气矿产资源,其经济总量占整个中亚的60%,人均也最高,这在过境后平整宽敞的道路上可见一斑。此时我的心中非常激动,因为这个是我们到达中国之前的倒数第二个国家,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跋涉,没过多久我就可以回到亲爱的祖国了🇨🇳!
中午12点过,我们的那一辆新的自行车后轮漏气。 我卸下内胎尝试用胶粘了4次结果都失败,想必应该是自行车店伙计给我的胶水已经使用颇久失去了所需的黏性。于是我们临时给那个自行车打上气,在临近的一个村庄找餐厅和修车。
在问一户人家哪里有餐馆的时候,他们首先回答离最近的餐厅里有3公里,但是一位年事已高的哈萨克爷爷看着我们风尘仆仆,头顶烈日,便向我们指了指他们的座位,邀请我们在他们家吃午饭。
我们感激不尽,餐桌上摆满了牛肉饭 (乌兹别克斯坦风情的手抓饭—plov) 和牛肉汤 (我的印度同学来自一个牛肉没被禁止的邦,之前吃他过牛肉,但是还是不太适应),以及和波黑一样,有向青椒里面填米饭的食物。
吃完饭之后,男主人开车带着我去一家汽修店修自行车。修理完成之后,我们回到他的屋里,我和同伴睡了一会儿午觉之后出发。
结果骑了不到一个小时,第二次轮胎又漏气了。我们又到了临近的小镇里,一位哈萨克斯坦人开车带着我们去修理。
修理成功之后,骑行没到一个小时轮胎又漏气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修车工具不奏效,离最近的小镇也有一段距离,看着还有2个小时变暗的天空,和至少3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奇姆肯特,我们决定搭大货车。
问了2个大货车司机,第二家正好去奇姆肯特,也同意顺带拉上我们。于是把自行车放进货车之后,我们坐上驾驶室,于是和司机一行4人开始了一段难忘的搭便车之旅:他们放上了音乐,西班牙语,英语和哈萨克语,我们也一起在驾驶室里有节奏地舞动。
到达奇姆肯特市之后,我们推着车,吃完晚餐找到了旅馆之后,即将结束一天的休息。第一天感受到这么多热情好客的哈国人,也让我对接下来在哈国的骑行充满了期待。
上午,我们想系统性的解决轮胎被扎问题,便前去奇姆肯特的巴扎(其实就是一个杂货批发市场,类似成都荷花池)的自行车店换更好质量的内胎。
结束之后我们正式开始骑行,不久之后我们驶离了城市,进入到金黄的麦田。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经过🇬🇪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边境之后的骑行:阿塞拜疆的大草原上,车子见不到几辆,我一个人骑着车,一阵清风拂过,稻草随风舞动,哼起:“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等候鸟飞回来,当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
“他会长大自己远去,而我们也各自远去。我给你写信,你不会回信,就这样吧。”
虽然这样美好而纯粹的幻想如清风般飘渺,但也如清风般滋润着我们急躁的内心,描绘着诗与远方的田野。
在一个又一个的上下坡的时候,我的印度队友 Kesava 大腿肌肉有点受不了了,便下车开始推自行车。在推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体力也逐渐恢复,继续骑行。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腿部肌肉在很快时间内进入到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之后难免有些不适应,希望他在接下来几天的骑行中能逐渐调整。
黄昏之后天色逐渐变暗,我们也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Amangeldy小镇。意料之中,这里没有旅馆,只有农家,于是我们只有找本地人帮忙了。一个小孩儿骑着马经过,我们也开始问路边的一个老头看能不能借宿在他家。看到黑灯瞎火的我们俩也怪可怜,二话没说就带着我们去他家住。
一路上漆黑,老头不会说英文,我也就用我仅会的一点波斯尼亚语尝试着和老头的俄语对接,因为我想既然两者都属于斯拉夫语系必定会有许多相似的词汇,果不其然,我们都说 “aide” 表示向前走,“učenik” 都是学生的意思,数字1到10里面 2-dva 3-tri 4-četri 5-pet 6-šest 9-devet 10-deset 都是一样的。
到他家,他的妻子给所有人做晚饭,端上来的是一大盘牛肉加面皮,一问这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菜——“beshbarmak” ,意译为“五个手指”,最开始也是真的用手抓来吃的。但对于来自美食之都成都的我来说,这道菜真的没有什么味道。。。
晚上,我的印度小伙伴和我和老头睡在一张塌上面。晚上风大,在天空中依稀看到几颗星星,心中的故国还乡之情,如同天边皎洁的明月,沉静的洒满回家的路。
早上,围绕着全身上下的苍蝇把我们叫起了床,顺口说出的“Dobro yutro” 竟然得到了女主人的回复——原来波斯尼亚语和俄语里的早上好都是一个短语。
吃完早餐之后我们逐渐有些爬坡的路段,我的印度同学有点吃不消了,一是因为早餐只有饼干和面包,碳水化合物释放的能量快但是不多,二是因为他的腿部肌肉可能还是没有完全适应,我们的平均速度保持在7公里左右。
我们一路走一路吃,吃掉了水果和坚果之后,我们饥饿的肚子再也停不住了,便开始找午饭吃。
我们首先在建筑工地上吃了第一顿,蕃茄味的意大利面和面包蘸黄油白糖。但这个和早餐一样——碳水化合物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于是过了不久,我们到了一个小镇,在餐厅里面正好碰到了一位婆婆的生日,邀请我们一起跳舞,也送给了我们一盘食物。
饭饱之后,我们同学的体力恢复不少,也正好遇到了许多下坡,速度回升到20+km/h,于是我们开始在草原上,策马奔腾!
没过多久,我们开始了一段至少5公里的下降,坡度为7%,我们的速度从20码上升到了50码,享受着努力爬坡之后带来的快感,但由于安全原因我们按上了刹车,没有继续加速。
下降结束之后,太阳也马上回家睡觉了,橙黄的霞光照满天际。我们继续骑行,但天色逐渐转黑,但我们离最近的酒店还有一点距离。为了安全考虑,我们打开了前后车灯,穿上了反光背心,继续骑行,来往的车辆也看到了我们主动避让,让这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夜间骑行在有惊无险的度过。
在夜间骑行的过程中,我的队友大腿逐渐疼痛起来,他告诉我 “Jerry I felt my legs are kidding me.” 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微笑,我也不断鼓励他,最后他还是非常有毅力地坚持了下来。
最后在晚上10:30左右,我们终于在塔拉兹Taraz市郊找了一家旅馆住了下来,结束了今天漫长的骑行。
我们的一天在中国厨师的辣子鸡中结束,希望我的队友明天能够恢复一些体力。
昨晚到达的塔拉兹可是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唐代亚拉兹被称为怛逻斯,为石国(昭武九姓之一)大镇,天宝十年,大唐帝国将领高仙芝与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于此地爆发怛逻斯战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但其实这场战争也就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小冲突。
战斗的结果是唐朝兵败,但战后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范围并没有收缩:在怛罗斯战役战后的752年,东曹国王,安国副王和其他昭武九姓诸王遣使上表请同心击阿拔斯王朝;中亚的拔汗那、倶密、康国、安国及花拉子模等等国家仍然遣使朝贡于唐朝。
唐朝在中亚地区的势力衰弱实际始于安史之乱,导致唐朝无力中亚,并自此退出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原本臣服于唐朝的中亚诸国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
看到自己的车轮碾过的是历史的痕迹,我的心中也更多了一份使命感:在接下来的15天里面,我们会来到碎叶,阿拉木图等在历史书上千古留名的城市。他们都以丝绸之路而连接,而这次,丝路历史的辉煌,也让我找到了骑行的方向!
中午的餐厅外面有驼队的雕塑,下午继续骑行,和旁边的天山西脉一起向东进发。
与公路平行的是火车轨道,运货火车开过来,数了数有50节车厢,不知道有多少来自商品是哈国自己使用的,又有多少是往返欧亚的国际货物运输的一部分。两千年前就有商人和车队在天山脚下寻找新世界的方向。古往今来,货物运输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对贸易和文化间互通有无的向往却始终没有改变。
黄昏的时候,头顶一朵朵厚重的云彩
夕阳从我身后照过来
他把天空照的从黄,到蓝,再到粉红
他把路牌照得闪烁金光
在天黑之前我来到库兰小镇,有许多的老人小孩都坐在家门口的长凳上聊天,看着过往的车辆行人。这让我想起了进入阿塞拜疆前的格鲁吉亚小镇,那里也有相似的一番情景。只不过略有不同的是,🇰🇿哈萨克斯坦这里有更多的动物:马和羊🐑,除此之外🇬🇪格鲁吉亚用的是他们自己的符号,而🇰🇿哈萨克斯坦,无论是俄语还是他们自己的本土语言哈萨克语,都是用西里尔符号书写的,可见其受俄国影响之深(和加拿大与美国共用一个国际电话区号+1一样,哈萨克斯坦也和俄罗斯共用+7,手足情谊可见一斑)。但现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开始把西里尔字母的拼写改编成拉丁字母拼写,并在2025年完成此项“现代化”改造,逐渐减少俄罗斯对其的影响。
来到一个家庭旅馆式旅馆,主人的哥哥明天正好是婚礼,也就邀请我们一起吃晚饭(终极单身夜。。。)结果晚餐和我们第二天在小镇里吃的哈萨克斯坦国菜 “beshbarmak” 一样,只不过牛肉变成马肉。这是我第一次吃马肉,抱着战战兢兢的心态尝了一口,其实口感和牛肉差不多,但可能出于心理原因,心中有种策马奔腾的感觉。
晚上睡觉,明天🇰🇬吉尔吉斯斯坦!
我们用面包+罐头鱼解决早餐,接着就上路,目标🇰🇬吉尔吉斯斯坦!
早上骑行非常顺利,来自印度的队友 Kesava 已经逐渐适应了高强度的骑行节奏,把速度保持在了22码以上。中午午餐,我们花光了最后的哈萨克斯坦货币腾格尔买了烤羊肉,接着便向边境进发。
到达边境之后,边检人员态度也比较友善,哈萨克斯坦方很快就把我们放行(不想缓慢的如入境过程一样,当然其原因也可以理解,入境的检查理应更复杂谨慎一点),还对我们说:“Happy journey (旅途愉快)”。 到了吉方也挺快,我也想为其简单方便的电子签点赞一个👍
进入🇰🇬吉尔吉斯斯坦之后,老式的建筑,颠簸的石子路,无不体现出这个国家落后的经济。援引世界银行2017年的数据, 哈萨克斯坦的购买力平价 (PPP) 调整后的人均GDP有26,410美元,中国16,807美元,乌兹别克斯坦有6,865美元,而吉尔吉斯斯坦只有3,726美元。
这个国家的经济主要依靠其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以及其传统的旅游产业,但即使其被西方誉为“中亚民主小岛”,其2005和2010年的政权变革都是通过政变进行的,而政局的不稳定让这个国家在各国激烈竞争的全球化中不进则退,经济不见起色。
但是此地人们普遍还比较友好,一路上还看到许多颜值惊人的俄罗斯族人,但逐渐了解之后才知道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族人选择移民回到俄罗斯。他们的祖父母一般是苏联时期来中亚“垦荒”的青年,之后在中亚国家定居,那时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族人最多,约占其总人口的38%,在吉尔吉斯斯坦饿主人占总人口的21.5%。可是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各国泛滥的民族主义思潮使得这些俄罗斯族人的地位边缘化:他们变成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政治和社会地位迅速下降,在求学、就业、升迁等方面困难重重。此一时彼一时,此处不留爷,只有打道回府了,虽然对于这一代的俄罗斯族人来说,中亚国家才是他们的第一故乡。
晚上到了小镇Kara Balta之后,我们到了苏联时期的招待所住了下来,洗洗睡,明天向首都进发!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今天一早开始骑行,路非常的烂,是因为碰到了中铁五局在这条通往首都的大道上修路:一半的路被铲掉非常颠簸,而另一半已经开始铺起了沥青。这也是我们在旅行中第一次直观的接触到一带一路的工程,实际造福了当地群众,便捷了往来贸易。
在和项目负责人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只相当于中国的8,90年代,但是当日人民想法简单,容易满足,所以人民的幸福指数还是挺高的;他也说因为在伊斯兰教里修路是一件好事,他们和当地民众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其中一件小事比较有趣:他有一位汉语-俄语翻译,祖籍山西,他的背后也和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关——东干人。他们是迁移到中亚的甘肃及陕西回族后裔,该族人认为自己与中国的回族同源,2016年在吉尔吉斯斯坦有6.7万,占其国家人口的1.1%,为各民族人数第4位。
中国回族主要分两批抵达俄国。这些回族人于1924年被苏联认定为“东干人”。第一次迁移是1862至1878年间同治陕甘回变的结果;失败后,穆斯林队伍中的三支(来自吐鲁番,甘肃和陕西)于1877年严冬越过天山进入俄国境内。第二次迁移是于1881年2月12日《圣彼得堡条约》签订后,根据该条约回族和维吾尔族可以选择留在伊犁地区或迁移到俄国。两次迁徙近万余人。经过百多年融合,这批回族人的后代已成为多个中亚国家的民族一员。
而我们的这个翻译,就是一位东干人,他的普通话至今仍有陕西口音,成为了这段历史的活化石。
过了一会儿,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一辆大车在隔我们30米的地方按喇叭,一开始我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往后查看没有发现什么异样我们就继续往前骑,结果过了一会儿这辆大车准备超车——看着车身上的“洒水车”三个字我就知道事情有点不太妙,果然,不到一秒钟我们全身就被淋湿。我和队友 Kesava 停了下来,相视一笑,就当是进首都前的洗尘吧。
在地图上赫然写着——Deng Xiaoping Road(邓小平路),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双向6线行车大街,长3.5公里,宽约25米。后面查了查资料发现以邓小平名字命名这条街的想法是1996年6月由时任比什凯克市长、吉著名经济学家西拉耶夫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昭示吉尔吉斯斯坦以中国为榜样,走自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路上有着许多电车,就像8,90年代的北京,在蓬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逐渐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统治下蓬勃发展的城市,道路修筑的非常规整,为战备需要。
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族人自古以来对该市的称呼,其吉尔吉斯语的意思是“搅拌马奶的棒子”。比什凯克是中亚地区的古代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其中一条经过天山山脉,贯通西域和中亚草原的要道所经的驿站。1878年俄国人将该地称为必茨伯克,1926年吉尔吉斯加入苏联,成为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比什凯克亦成为此加盟共和国首府,为纪念在吉尔吉斯出生的苏联和吉尔吉斯共产党军事家米哈伊尔·伏龙芝,当地政府将比什凯克改称为伏龙芝。但随着吉尔吉斯于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于同年2月7日恢复比什凯克的地名。
到达酒店之后,我们开始准备明天的哈萨克斯坦过境签证申请。望窗外望去,也能看到白雪皑皑的天山。希望明天的签证办理不要掉链子,让我们能准时回到中国。
感谢 @携程旅行网 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8.2 8.3
8.4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在离开的比什凯克路上车辆不算太多。在设计线路的时候我们专门经过了托克马克——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贞观年间,这里被称作素叶城、素叶水城,因其依傍素叶水,故得名。这里也一度是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并不出名,李白这个文化符号在整座城市里我也没怎么看到,可能会在将来中吉两国更多的文化交往中会被逐渐挖掘吧。
不知不觉中后胎又爆了,于是在一个餐厅里补好了胎(在奇姆肯特新买的胶水效果就是不一样)。之后我们骑行在笔直的公路上,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界河——楚河大概只有200米,还能时不时的看到绿色的岗哨。
到了下午路过许多祥和的小镇时男女老少都在和我们打招呼,或许是因为这条路上的骑行者实在不多吧,因为大多数的丝路骑行者最后都是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附近的口岸进入🇨🇳中国的喀什,向我们这样从北边的🇰🇿哈萨克斯坦的霍尔果斯口岸入境,并且中间还走了🇰🇬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这个地区的骑士实在不多。
即将日落,这时我们看到一个女孩的自行车掉链,我也帮她修好。看着我们两个陌生人她们也非常害羞,说了谢谢之后就骑走了。我们也在进山区前的最后一个小镇落脚,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镇里面有旅馆,设施完善并且还有Wi-Fi;但是在当地的小餐馆吃晚饭时,卫生状况实在不佳,在做好的饭里还有苍蝇。。。
Anyway,明天我们就会进入真正的伊塞克湖地区,翻过咱们这次2018欧亚丝路骑行的最后一座山脉。
8.5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早上起床,队友Kesava告诉我他昨晚因为肚子疼而醒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吃的东西卫生状况不佳,还是他还没有适应这次旅行的饮食习惯(牛肉偏多,他之前在印度因为不信印度教虽然吃过牛肉但吃的不多,平日以吃鱼为主)。他给他母亲打了电话之后,我们就在小镇里寻找酸奶和水果。找到之后,我们开始出发。
在逐渐爬坡的过程当中,Kesava 明显有些吃力,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有趣的是,我们早上在骑行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被 Chu River - 楚河陪伴的。查了查历史,说不定成语“楚河汉界”中的楚河,就是这条河流。历史上,这楚河流域也曾经是中国的领地:
西汉命李广利于公元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吉尔吉斯斯坦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清朝时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新疆,西部属于中国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那么楚河汉界的楚河就是在河南荥阳还是在吉尔吉斯斯坦呢?这个还有待专家的考证,但从这条河流的名字上就能看到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和中国密切的政治和文化联系,希望这也能在今后一带一路发展的新时代里得到巩固和提升。
下午我在一个地方休息时,一个小朋友非常害羞地和我打了一声招呼。我拿出了坚果和士力架与他分享,他也就默默的走开了。我无奈得笑了,后面在上坡,上坡和下坡之中我们到达了伊塞克湖最东部的小镇,车量多了许多,因为是星期天下午,我这个从首都骑过来的方向上的车寥寥无几,而返回首都的车辆特别多。
我在超市里买了冰红茶和薯片准备在湖边上小憩。在找到了一条从主路通往湖边的小路之后,我顺着这条小路,一路到了湖边上。看着远方的山脉和平静的湖水,我走进了湖里,奔波了一天的心,在湖水的拍打中放松了许多。旁边的一个家庭也把他们的囊,沙拉和蓝莓分享给了我。我躺在湖边的草丛中,享受着这美丽的时刻。
接着我们赶往小镇,其中一段路我又看到了咱们中国的筑路企业,为地区的交通畅通做着坚实的努力。
晚上到了旅馆,晚饭油还是很多,但是已经布有了很多中国的风味。吃完饭我和 Kesava走在湖边上,看着满天的星星,还有一条璀璨的银河。我上次看到这样壮观的夜空图是在以色列的沙漠峡谷里面吧。只有人越少的地方,光污染才不会遮盖大自然的奇美壮丽。
今天是辛苦,却美好的一天,我为找到那片海而不顾一切。
8.6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起床起的比较晚,就打算早饭直接和午饭一起吃。经过了一些小的爬坡为了节省时间和重量,我们的午饭就准备清空昨天为Kesava肚子疼和翻山买的许多零食。
坐下来之后,一个小朋友非常害羞的过来和我握手,用非常清脆的童声说了声: “Hello”,说完也害羞得跑了。
到了一个小山口山,我们能够居高临下看整个伊塞克湖——此时湖面就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蔚蓝的天空。接着我们在林间小路里穿行。终于在19:30,离天黑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我们到了今天的目的地 到了Altyn Ordo-Yurt 青年旅舍,在房间里放下行李之后我就和Kesava一起去湖里游泳。而在下水之前我们被眼前的景色震惊:右边,夕阳即将日落,照映出山峦精致的边框,山峰之间薄雾笼罩,增添了一封别样的诗情画意;而在左边,夕阳将天空照的粉红,看着湖面,层层波澜也刻画着天空的模样。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只有梦才能绘出这般美丽的图画。我用相机记录,我也用内心珍藏。
附近的几家餐厅都关门了,但最后还是找到了一家烤鱼店,Kesava真的超级开心,不仅仅是因为味道的确巴适,还因为他终于可以不用吃牛肉或鸡肉作为肉食了。
这烤鱼,滋味的确不摆了啊。
8.7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我们的早餐在米糊和鸡蛋中解决,在修理好掉链的问题后我们开始上路。
在骑行的过程中还是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符号——锤子与镰刀,在一个地方还看到了列宁的头像,这样的场景和中亚其他国家的极力去苏联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道这个是因为苏联实际对吉尔吉斯斯坦人民的生活进行了较大改善,当地人民对苏联心存感激;还是因为独立后的20年吉尔吉斯斯坦本国冲突不断,有心无力去去除苏联的痕迹?这个问题值得更多的调查研究。
继续骑行我们离开了湖的区域,路两旁的花非常的好看。走到了空旷的一块地方时,我们的右前方看到了一道白雪皑皑的巨大山脉,我看了看地图,那就是天山南脉,而上的那一边就是咱们中国的阿克苏地区。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肉眼遥望祖国,想着过几天就要回到祖国那更是心潮澎湃。
在不断的骑行当中,天空也逐渐变黑,而当我们停下来往回看的时候,这又是一道壮丽的水墨画——落日的余晖撒满大地,而层层叠叠的山脉由近到远,由暗到明。
于是我和Kesava想要看到更广阔的视野,我们于是爬上旁边的一个小山丘。不久看着旁边的一个小山丘已经被雨雾笼罩,我们也就很快从小山丘上爬了下来,行李做好防雨之后我们就开始寻找最近的落脚点。到了附近的村庄,我们把自我介绍和留宿一晚的请求写在 google translate 上翻译成俄语,一个男人看了之后心领意会,把我们带回了他的家。
一进屋,房屋的布置非常的简单但却温馨,最里面的有两个床,一个大床和一个双层床,有一个大概只有1岁的小朋友在地上玩着玩具,另外2个大点的孩子在看着电视。看到这个家我们心里放心了不少,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成都长大的那个房间。
过了没多久,女主人就邀请我们去吃晚饭,素食的蒸囊咸度合适非常好好次,配上温热的奶茶也让经历过小雨的我们倍感温暖。我们也用谷歌翻译简单的进行着交流。之后我们在宁静之中,进入了梦乡。
8.8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一早6点起床,在蒸囊和奶茶下肚之后我们开始了骑行。在平整的公路,我们享受着清晨的阳光和清风,结果这样的美好体验只持续了不到5公里,之后路就变得奇烂无比。一开始以为这样的碎石子烂路只是局部的,结果骑行了5公里之后这条路越来越颠簸,于是我也为更辛苦的爬坡做好了心理准备。
没多久,我在往回看的时候Kesava开始手推自行车,问他怎么回事,才知道他的背部cramp (痉挛)了。他告诉我这痉挛只有跟着时间逐渐放松,或者是买专门的喷雾才会减轻,于是我让他赶紧停下来休息。一个骑驴的小朋友见状走了过来,给了我们一些心里的安慰。
这时为了避免痉挛恶化,同时赶上我们的时间安排,我们拦下了一辆运牛的空车,正好到边境小镇 Karkara 。到了之后我们都惊了,这个小镇应该只能用村庄来形容。视线范围之内没有边界大门的存在。在队友体力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在一条小路海上慢慢骑行到边境口岸。
到了之后,看着这国门就是两个栅栏配上几个办公室。我们走到检查哨所,结果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吉尔吉斯斯坦电子签证不能从这个口岸出境,告诉我们只有3个指定口岸可以出境。这时我心想不对,因为我记得在查资料时的确有这入境口岸的限制,但是最新的规定是放宽到所有口岸的,不然,我们几天前从 Kara Balta 旁的 Chaldybar 口岸入境时就应该被工作人员拦下,因为那个Chaldybar 口岸并不在这3个指定口岸之列,可我们还不是顺利过来了吗?
和他们交涉了很久,他们也说他们想帮我,但是电脑系统这里过不了关,他说这都是国家繁杂的官僚主义造成的。于是我们只好另寻方法,回到首都比什凯克,从那附近的Ak-J01 24小时口岸入境哈萨克斯坦。这时,一个也在边境口岸接人的导游说他愿意帮助我们,后来我们在征得他客人的同意后和他们一起回到伊塞克湖附近。之后他又帮我们和司机沟通,最后搭上了回首都比什凯克的大巴。
大巴在湖边的公路上飞驰,这也是我们前几天骑过的路,此刻的心情变得更加复杂。在大巴上,我们也恰好和邻座的一个鞑靼人 (Tatar) 聊天,谈到的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着相似之处,人们被出生时就决定的种姓/民族身份而限制了自身发展,这样的制度虽已消亡,但其影响却一直在社会中影响着一代代的人们。
晚上回到比什凯克已经晚上11点了,我们在公交车上认识的这位鞑靼人朋友告诉我们说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出租车去阿拉木图了,于是我们找了之前的那间酒店住下。我队友的背部痉挛已经好了许多,在躺上床的那一刻相视一笑:今天真累,但有你的陪伴,一切都不再困难。
明天到最后一个丝绸之路的大城市,家,就在不远的前方。
8.9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早上4点45起床,之后打上了车,目标哈萨克斯坦旧都——阿拉木图。结果在这辆小车上我在这次旅行中第一次看到日出(捂脸)。
这次从吉尔吉斯斯坦到哈萨克斯坦的通关还是比较顺利,我们手持吉尔吉斯斯坦的电子签和哈萨克斯坦的过境签很快就被放行。到达阿拉木图之后城市里因为修地铁而比较拥堵,最后我们在 Silk Way 这个和我们骑行同名的旅馆住了下来。
在旅馆休息的时候我们设计了接下来的行程:吃过午饭之后我们首先去车店修理辐条出问题的蓝色自行车,然后我们在城市里游览了一下(具体的城市游记之后有时间后会整理发布出来)。这座城市的整体感觉很酷,是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中心,不仅有哈萨克斯坦最大和最漂亮的中央清真寺,在城市的街道上也有很多年轻人玩着滑板,用自平衡车出行。城市不太热,车辆礼让行人,给我们非常舒适的感觉。
然后在一个咖啡厅里我们和阿拉木图 The Village 电子杂志的记者约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和报道。之后我们也在药店里买到了喷雾来缓解下次的肌肉痉挛。
在丝路上最后的一座大城市,阿拉木图,我们离回到中国只有最后的4天。
8.10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早上去阿拉木图为我的朋友们找邮局写明信片,中途还遇到了一个新疆人为我帮忙指路,万分感谢。
写完明信片之后,我们从阿拉木图出发,在刚开始的40公里的路非常繁忙,而之后就像普通的乡间小道,车辆逐渐变少。晚上,夕阳描绘出山峦的轮廓,我们也在天快要全黑的时候到达了旅行的目的地——Karaturk小镇。
看着一个帐篷亮着灯,我们就问了旁边的一个中年男人村子里面是否有旅馆。结果他直接说我们可以在这个帐篷里面吃饭,和在旁边的一个敞篷里睡觉。于是我们进了帐篷,点了烤鸡肉和鸭肉的kebab。先上桌的是经过发酵的马奶,其实味道和酸奶差不多,只不过稍微稀一点。
吃完饭后和一个本地人聊天,他告诉到霍尔果斯有一条新修的路,还没有上导航系统,路况特别好,双向四车道,中途基本没有爬坡,170公里直接到霍尔果斯,唯一的缺点就是中途不会经过任何村庄,也就没了任何补给和吃午饭的机会。
我和Kesava想了想,还是走这条路快且方便,可以在明早起床时多备点水和干粮,并且如果距离真的是只有170公里的话,说不定我明天就能回到中国。想到这里,我的内心逐渐变得激动,我离期盼已久的祖国只有咫尺之遥。
晚上在帐篷里面, 有很多昆虫在爬行和飞行。我睡在毯子上,看着帐篷的顶端,是外面繁盛而美丽的星空。我闭着眼睛,作着和千年来丝路旅人一样的故园梦。
8.11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清早起床,已经10点过了(捂脸)。我们到了一个商店备好了干粮和水,正好也有一个老爷爷邀请我们吃早餐,于是解决之后我们开始骑行,上了大路之后车辆不多,人烟也特别稀少。
到了中午12点过水不够了,我们就挥舞着空的水瓶,一些车看到我们听了下来,递给我们装满水的瓶子。补给之后我们继续上路,结果气温从12点半开始从45度开始飙升。骑行到中午3点过,天气越来越热,路的两边一棵树也没有,就是一个一望无际的沙漠。我的队友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但是一直没有看到有什么房屋,就在旁边一个小的草堆,在不到30cm长的草荫休息。我也拦下了几辆车获得了更多的常温矿泉水,拿上了一些食物和营养品,为我的队友 Kesava 补充体力和电解质。
在自行车和他休息的地方跑过几次之后,我自己的头也开始有点发晕,看到旁边的路下面有一个洞,想到那里应该挺凉快,于是我和队友就搬到了那个里面去。在隧洞里面果然气温舒适,我们喝水,进食之后体力有所恢复,但是还是缺少点精神上的动力。于是我拿出了手机放了一些快节奏的歌曲,在鼓点和歌声中我们再次上路。
我们继续骑着自行车,一直到了天黑。路上车辆几乎没有,我们穿上了反光背心,打开了前后车灯之后我们继续在道路上骑行,结果过了一会儿,天空划过了几条闪电。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拦下了一辆卡车,用 google 翻译把我们搭便车的请求翻译成俄语,结果两位司机看了之后面面相觑,后面开始用中文讨论我的翻译是什么意思。听到熟悉的中文,我忍俊不禁,早知道你们会说中文我翻译成俄语不是多此一举吗?之后我们便向老乡一样亲切的交流。
上车之后看着谷歌地图我们一直在向霍尔果斯的国门开进,于是和他解释说我们只想在最近的一个村庄下车,我们明天可以自己骑行到国门。经过了几次交流之后他们也懂了,把我们送下来后叫了一个小车把我们送到了最近的村庄,我也意识到他们可能是因为公司的规定的GPS监督,不能走小路把我们送到我们想去的地方,但他们也进了全力帮助我们,我心中满怀感激,祝他们一生平安。
到了最近的小镇扎尔肯特,已经是晚上的凌晨了,守酒店的大妈看着我们特别辛苦劳累就帮我们烧水煮了几个饺子。晚上躺在床上,经过了156公里的骑行还是挺累的,但是想到明天就可以回到中国,我还是转了几个身才睡着。
祖国,我要回来了!
8.12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一早起床,天空中阴云密布。
这是我骑行78天以来,第一次,在早上天气不晴朗。
我赶紧出房去看一下到底外面有没有下雨,幸运的是路上有些地方还有积水,但是大部分已经干了。于是我给队友Kesava说我们要尽早出发。
早餐里的沙拉又是西红柿和黄瓜——仿佛就像我们一开始来到土耳其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在骑行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沙拉配菜。只不过土耳其旅行的开始,而今天,在哈萨克斯坦的扎尔肯特小镇,我们的旅行马上就要结束。
出发后没过多久,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雨。我心想,也许是这个小镇,或者更大一点说是这趟旅途在和我说告别吧。这79天走过来,一切的一切都太过丰富,就像一场梦一样,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了主干道之后,这雨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愈来愈大。回家的路总是不简单,但我的希望,就在路的那一头!
过了一会儿,雨停了,我们身上凉凉。回到了小路,最后14公里到中哈霍尔果斯口岸。
一路上,我不禁放起了这样的歌单:
故乡的云
国家
北京欢迎你
成都
“踏著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的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 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 归来哟
我已厌倦飘泊”
到了哈萨克斯坦边境前的哨所,检查了护照之后一只狗一只咬着我的包不放,狗的口水也时不时的洒在我的小腿上。我心中默念我不要最后一天,一定不要被咬伤。同时我也知道,这个口岸之前好像并不准自行车者骑过去,这样这些狗才会对我们这般陌生和警惕。
到了边境的哈萨克斯坦这一侧,我们的手续很快就办好了。结果从哈萨克斯坦这边的口岸到另一侧的中方口岸,来来回回至少有3公里,但是从远处就已经看到了高楼耸立的霍尔果斯,在一带一路的最前沿迸发着经济发展和人员交流的活力。
终于,终于,我看到了熟悉的五星红旗,熟悉的宋体烫金大字:
8.13
#丝路骑行# #18岁成都小伙从欧洲沿丝路骑行回国#
一早,去机场,飞乌鲁木齐,最后到达成都。帮我们这次2018丝路骑行编辑微信推文的曾泓力早早地机场等着我们的到来,在出口那里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
之后我们坐着地铁10号线进城。一年前我走的时候可还没有这个地铁。回到了家中,可能是我比较害羞或者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吧,我就像平时周末放学回家时那样和我妈打了一声招呼,没有那么的 sentimental or dramatic。但是我知道这个招呼背后的担心,关心和期待,
晚饭,吃着川菜,也在Kesava和我妈妈之间当着翻译。之后曾泓力和我带着Kesava在城里面逛了一下,天府广场,宽窄巷子。我仿佛是一个游客在端详着周遭的一草一木,但这样的感受又何妨?在过去的80天,甚至在过去的2年里,我何尝不是以一个异乡人的角度去品味欧洲,探索丝路,而于此同时,故乡的事物也在离我远去,但是无论去到哪里,我都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成都人,这里,就是我的家。
回家了,踏实了。